跨数据中心专线(电信IDC的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有什么功能 )

电信IDC的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有什么功能?

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是向客户提供连接数据中心机房的多种速率的SDH、ATM\FR、DDN、MSTP、MPLS VPN等不同类型专线的服务。关注中国电信贵州客服公众号可一键办理话费查询充值,流量、积分、账单、详单等,方便快捷。

客服101为你解答。

实现数据中心间互通的纽带——DCI技术

现在的数据中心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机房,而是一个建筑群。一个数据中心可以包含很多个分支数据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数据中心群,这些分支数据中心所处的位置不同,却可以通过网络互联起来,共同完成相应的业务部署。像阿里、腾讯、百度等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了提升客户访问体验,会在不同省会都会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分支机构,以便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访问需求,数据中心早已不再局限于一座或几座机房。

这些数据中心要协同运转,就需要相互之间交互信息,这就有了互连需求,产生了DCI网络,即Data Center Inter-connect,这里囊括了物理网络层面和逻辑网络层面的技术。要实现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互联,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Internet互联,可以使用专线互连,也可以使用光纤直连,还可以增加一些加密手段,防止传输的数据泄露,这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技术,本文就来讲述一下DCI相关的技术,以便大家对DCI有所了解。

实现数据中心间互通的纽带——DCI技术

DCI互联通常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网络三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互联,所谓“前端网络”是指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园区网或企业广域网的出口,不同数据中心的前端网络通过IP技术实现互联,园区或分支的客户端通过前端网络访问各数据中心,当主用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前端网络将实现快速收敛,客户端通过访问备用的数据中心以保障业务连续性;一种是网络二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互联,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接入层,构建一个数据中心间大二层网络,以满足服务器集群或虚拟机动态迁移等场景对二层网络接入的需求;最后一种是 SAN互联,也称为后端存储网络互联,借助DWDH、SDH等传输技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在服务器集群技术普及之前,这三种互联方式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但集群应用普及之后,前两种网络无法适从了。服务器集群是借助集群软件将网络上的多台服务器关联在一起,提供一致的服务,对外表现为一台逻辑服务器。集群软件需要各服务器间采用二层网络互联,才能实现无感知的虚拟机切换。如果采用三层互联,将无法实现虚拟迁移,如果采用二层打通,安全性成为最大隐患,数十个数据中心形成一个二层网络,一个广播风暴就会将所有数据中心搞瘫,所以两种方式都无法适应集群部署的应用,于是乎开始出现了很多DCI专用技术。

MPLS技术

基于MPLS技术的实现方案,要求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网络是已部署为MPLS技术的核心网,这样可以直接通过VLL和VPLS完成数据中心直接的二层互联。MPLS包括二层VPN技术和三层VPN技术,VPLS协议就是二层VPN技术,标准化程度很高,在很多行业都有部署应用。不过,VPLS技术比较复杂,部署及运维的管理难度较大,各种接入方式和类型都比较多,很多时候VPLS网络建好以后,很多人都不敢去动网络配置,容易出问题。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大数据技术交流圈: 658558542  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思维能力 。VPLS在国外的网络中常见一些,而在国内VPLS的部署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三层MPLS,不过要支持服务器集群应用,就不能靠MPLS了,只能是VPLS。VPLS这种技术,其优点是基于MPLS技术可以较为简单地实现城域/广域网络的部署,缺点是需要核心网/城域网支持MPLS技术,技术复杂不便于维护。

IP隧道技术

IP隧道技术是基于IP技术,在任意IP网络开启相应二层隧道来实现数据中心互联。这个方案摆脱了数据中心之间互联链路的类型限制,是目前的发展方向。IP隧道技术核心思想是通过“MAC in IP”的方式,通过隧道技术穿越三层网络实现二层网络的互通。对MAC地址的学习通过控制平面借鉴IS-IS协议来实现,隧道封装采用类似GRE的动态封装方式,最后可以支持双归属的高可用部署方式。比如思科的OTV,H3C的EVI都是这类技术,这类技术基于IP核心网络的L2VPN,可以完成站点的边缘设备上维护路由和转发信息,而无需改变站点内部和核心网络。即在IP网络上建立隧道,传递经过标签封装后的二层数据报文,从而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二层互通。数据中心二层互联方案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用户现有的网络类型,这一情况限制了数据中心对二层互联方案的应用推广。IP隧道技术是一种新的组网方案,能够无视互联网络的类型差异而统一组网,实现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异构网络二层互联。

VXLAN-DCI隧道技术

VXLAN是基于IP网络、采用“MAC in UDP”封装形式的二层VPN技术,从事网络工作的对此都应该不陌生。现在如火如荼新建的数据中心,网络部分基本都采用的VXLAN技术,这是未来数据中心网络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实现网络虚拟化的前提。VXLAN隧道只能用于数据中心内部,实现数据中心内部虚拟机的互联。VXLAN-DCI隧道则可用来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是一种新型DCI技术,这是部署在VXLAN网络中的重要技术。

跨数据中心专线(电信IDC的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有什么功能 )

从这三种技术不难看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用到了封装,即在原始报文上再增加一层二层报文头,从而实现报文的大二层转发,实现虚拟机可以在所有数据中心之间自由迁移的功能。这些技术充分保留了原有网络的架构,在原有网络上再建设一套虚拟的大二层网络,将所有数据中心二层打通,虽然封装技术增加了报文封装,浪费掉一些网络带宽,但却解决了数据中心互联的大问题。现在SDN技术火热,SDN也可以在数据中心互联中起到很大作用。通过部署SDN,可做到弹性计费,降低运维成本,简化操作。未来的数据中心互联中必将看到SDN的身影。

感谢您的观看,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大数据开发交流圈:

658558542    ( ☛点击即可加入群聊 )

里面整理了一大份学习资料,全都是些干货,包括大数据技术入门,大数据离线处理、数据实时处理、Hadoop 、Spark、Flink、推荐系统算法以及源码解析等,送给每一位大数据小伙伴,让自学更轻松。这里不止是小白聚集地,还有大牛在线解答!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一起进群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最后祝福所有遇到瓶颈的大数据程序员们突破自己,祝福大家在往后的工作与面试中一切顺利。

软负载能跨数据中心吗

软负载通常是指在数据中心内部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服务器利用率,进而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软负载本身并不涉及跨数据中心的问题,因此无法直接进行跨数据中心的操作。

如果需要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负载均衡,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全局负载均衡(GSLB)、多活数据中心集群、虚拟专线等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根据具体的调度策略和算法,实现对不同数据中心的流量调度和资源分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架构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从而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负载均衡。

为何选择使用新一代数据中心BGP专线接入服务

拥有超大容量带宽承载企业所要求的宽带上网和视频会议等庞大信息流。具有独立的ISP、驻地网经营许可证,能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优质、可靠的服务。可为用户提供DDN、帧中继、ATM、LAN等多种专线接入方式,满足用户远程维护、接入Internet、实现企业城域互联或进行其它经营活动等各种需求。1.南北互联 轻松部署采用新一代数据中心多线主机托管服务,服务器只需要设置一个IP地址,最佳访问路由是由网络上的骨干路由器根据路由跳数与其它技术指标来确定的,不会占用服务器的任何系统资源。服务器的上行路由与下行路由都能选择最优的路径,所以能真正实现高速的单IP高速访问。这个是双IP双线无法比拟的。2.多线备份 智能安全新一代数据中心采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铁通)和中国教育网多线路、多出口BGP互联,完全解决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除此之外,新一代BGP协议本身具有冗余备份、消除环路的特点,多条BGP线路可以互为备份,如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链路;并在一条链路流量大时自动分配其余流量到其他的链路上。为客户的业务连续运营提供最大保障。3.顶级质量 节省成本新一代数据中心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通10G出口,中国移动(铁通)1G出口,中国教育网1G出口,且实现多路由保护。一线式解决方案,无须另外接入其他线路,不仅免去了租用昂贵的链路,同时还减低了网络访问的时间以及提升了网络的质量。不仅减少硬件投入,降低技术风险,更可以为客户节省可观的费用。4.VIP机房 独有设计

IDC的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有什么功能?

数据中心机房专线服务是向客户提供连接数据中心机房的多种速率的SDH、ATM\FR、DDN、MSTP、MPLS VPN等不同类型专线的服务。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19为你解答。

sdwan专线能不能实现跨境数据传输?

由于(跨境、跨运营商,本运营商跨AS传输)等诸多问题引起很多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客户端访问跨境办公/业务应用响应慢,办公效率下降;

跨境数据中心与公有云之间同步质量低,对于用户的数据汇总、决策的实时要求产生阻碍;

重点业务跨境重度依赖专线,一旦出现故障,无冗余备份,遭遇业务中断;

公有云服务访问速度等不到保障,用户流失;

用户自有数据中心与公有云VPC间通讯不稳定,混合云实践遭受质疑;

现有组网方案的网络搭建支撑速度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节奏;

大量动态交互内容,由于网络质量不可控,造成实时性差,客户满意度下降;

业务成本的控制与网络通讯品质要求的矛盾;

因网络原因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时,无法快速、准确定位产生原因。

SD-WAN网络平台在全球部署多个节点,是一张建立在多运营商之上的SDN网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 IP

数据包的二次封装,让用户的通讯数据包通过平台,借助于自有全球网络以及动态优化的路由控制,以绕开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拥堵点,从而保障用户网络通讯品质的稳定可靠。

通俗点讲,就是通过多个节点实现了在目前的互联网之上构建了一个高品质互联网(私有互联网),通过自研SD-WAN技术实现灵活调度,节点灵活部署,保障了客户体验。


------本页内容已结束,喜欢请分享------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全新SD-WAN方案,IPLC、IEPL全球组网,搭建企业私有专线内网,实现全球高速互联!基于国外网络专线加速产品,为出海社交电商提供一站式直播、带货的海外网络专线设施服务!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微信来电咨询!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